找到相关内容414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之和谐使命

    有墩煌石窟、龙门石窟等等,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多年中,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一个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他们互相吸收,彼此依存,所以融合而...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环境污染,资源耗费,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搅乱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规范,产生了一系列的价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260164.html
  • 想起玄奘,想起那烂陀──记玄奘纪念堂竣工典礼

    佛教的中心。公元5世纪,有万余名僧人、学者云集研习佛经。6世纪,中国的唐朝高僧玄奘放下生死、跋山涉水,也赶来学经、授课,既学习印度文明,又介绍中华文化,还记录了当时南亚各国的信史;然后取经归唐,闭门译经...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也要善于从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重建民族自尊、重树文化自信,于是,两国不能不想起玄奘,想起那烂陀。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不曾中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能够以“天行健,...

    齐晓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1460347.html
  • 叶小文:陕西“合十舍利塔”落成有感

    护持法物重微尘;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忌后视今……”且让我们从这里把眼界放开,由近及远:  ――三千年前,这里是周朝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中华文明在这里发酵、积淀、聚合、流传;  ――两千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选择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从印度来到了岐山――今天的宝鸡,在这里扎根久住,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一千年前,经历过大唐盛世数次的供奉,佛指舍利神奇地藏而不...

    佚名

    |宗教管理|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6311679714.html
  • 望海楼:陕西“合十舍利塔”落成有感

    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中华文明在这里发酵、积淀、聚合、流传;  ——两千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选择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从印度来到了岐山——今天的宝鸡,在这里扎根久住,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 一千年前,经历过大唐盛世数次的供奉,佛指舍利神奇地藏而不露;  ——新千年、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华欣逢盛世之时,佛指舍利再现人间,“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凝视莹莹润有光,不同...

    叶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0379825.html
  • 儒释道三教文化: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生态危机,西方人开始琢磨我们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我们的文化蕴含着非常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伦理与制度充满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生活方式实践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重重迷惘。   我坚信,中华传统文明虽然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但能够在现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是在生态方面。中华传统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3682546.html
  • 游记:陕西“合十舍利塔”落成有感

    是周朝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中华文明在这里发酵、积淀、聚合、流传; ——两千年前,佛祖释迦牟尼选择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从印度来到了岐山——今天的宝鸡,在这里扎根久住,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 一千年前,经历过大唐盛世数次的供奉,佛指舍利神奇地藏而不露; ——新千年、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华欣逢盛世之时,佛指舍利再现人间,“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

    佚名

    |朝圣|游记|合十舍利塔|叶小文|法门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2084283278.html
  • 赞佛指舍利莅港瞻礼

    之光所成就,不啻和平使者也。   东方明珠香港,水连羊城,地接神州,雄居东南,通达四海,本与中华文明同宗同源,同根同脉;喜逢盛世,九七回归,政通人和,信仰自由。定佛诞为公众假日,以倡善崇良;迎佛牙至...七国塔中舍利,运用神力,送达十方国土。   泱泱中华。古名震旦,民风淳朴,道化兴隆,于释迦教法,渊源深厚。早传释利防访于秦国,楚王英喜好浮屠;至汉明帝夜梦神人,依白马传译佛经,始有中华佛教之滥觞。至...

    可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384581.html
  • 规范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试点工作会在无锡召开

    旅游景区,都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重要载体,总体上代表了我国宗教旅游场所建设与管理的最好水平。因此,试点单位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善自身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总结规范燃香活动的经验,充分发挥...2009年6月24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省无锡市灵山景区召开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了国务院领导有关指示精神,部署开展文明燃香试点工作,交流宗教场所、宗教旅游景区燃香管理...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22044384829.html
  • 云集高僧 发起倡议

    ,同时也为人类文明作出大贡献”。这段话其实是我去拜访香港一位著名比丘尼——宏勋法师时,她向我提示的。由此不禁想起,过去弘一大师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时,曾大声疾呼“念佛不忘救国”;今天在中华民族...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佛教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佛教徒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应该有怎样的作为?应该如何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报国土恩”?   希望...

    叶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4288961.html
  • 三教“和谐” 荟萃嵩山

    嵩山汇聚了华夏文明资源,凝聚河山十万之浩气,居华夏之中,在方圆200余平方千米的嵩山周围有数不清的文物遗址。传说李聃写经遁于嵩山,达摩面壁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自南北朝以后,嵩山逐渐成为儒、释、道三教活动的场所。在包容三大教派的圣山怀抱中,处处充盈着华夏文化的和谐之美,张扬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兼容并蓄,拨冗见长,嵩山天下奇奥。 道教最先来到嵩山,秦时山下建有太室祠,汉武帝时扩建,...

    佚名

    |朝圣|嵩山|禅宗|佛教名山|少林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08482089065.html